部分企业正值扩张期,一笔关键的订单来了,却因现金流紧张而犹豫不决;或是看准了新的市场机会,还缺足够的启动资金。这时候,银行贷款成了解决办法之一。
很多企业主在周转资金的第一步——准备材料上就犯了难。材料准备不充分,不仅会拖慢审批进度,甚至可能导致贷款申请被拒绝。
虽然金融政策和产品在不断创新,但银行审核贷款的逻辑——风险控制,是始终不变的。
下面,小一将梳理中小企业贷款所需的核心材料,并整理出其中的关键细节与加分项,希望能为正在融资的企业主提供一份清晰的指南。
方面一:企业与法人的身份证—— 主体资格材料
这部分是银行认识借款企业和其实际控制人的第一步,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基本要求。
1、企业基础证照
-
-
公司章程:需要提供工商局备案的最新版本,银行会关注股权结构、经营范围等。
-
开户许可证/基本存款账户信息: 证明企业基本户的合法性。
-
相关资质许可(如适用):如建筑业的施工资质、食品行业的生产许可等。
2、关键人物身份证明
-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
-
很多时候,法人并非实际控制人,银行会穿透审核,需要一并提供。
-
-
在多数经营性贷款中,银行会要求夫妻双方共同作为借款人或担保人,因此配偶的身份信息和征信授权也是必备项。
方面二:企业—— 经营财务材料
这是银行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的核心依据,也是整个材料准备过程中的重中之重。数据必须真实、连续,且能相互印证。
1. 财务报表:通常需要提供近2-3年的年度财务报表,以及**最近一期(如当季或当月)的月度或季度财务报表。
报表数据需要与后续的银行流水、税务数据基本匹配。如果差异过大,需要准备合理的解释。
(1)对公流水:银行关注年销售额的覆盖率,流水的稳定性和规律性,与上下游核心客户的交易记录是否清晰。避免出现大额、非经营性“快进快出”的走账行为。
(2)个人流水:这是核实企业隐性收入、判断实际控制人资金实力和消费习惯的重要途径。银行不希望看到频繁网贷、大额博彩类支出等负面信息。通常,如果能体现每月有3-5笔以上稳定的经营性资金流入,会是很好的佐证。
提交企业主要结算账户近6-12个月的银行流水。同时,法人及实际控制人的个人主要银行卡流水也必须提供。
3. 税务数据:提供近1-2年的纳税申报表,主要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表。
很多银行推出了基于税务数据的纯信用类产品(如“银税贷”),良好的纳税记录是极强的加分项。连续几个季度零申报的企业,在申请信用贷款时会非常困难。
方面三:经营—— 实际经营佐证材料
财务数据是结果,而这部分材料是展示经营过程的证据,能让银行更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。
1. 重大经营合同:银行要求企业提供近半年至一年内的上下游主要购销合同,通常需要提供3-5份金额较大或能体现核心业务的合同。
证明业务的真实性和持续性,也用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。
2. 经营场地证明
租赁场地需提供有效期内的租赁合同,以及近3个月的租金支付凭证。
3. 其他佐证
方面四:银行的加分—— 资产与抵押材料
对于需要抵押物的贷款,这部分材料直接决定了贷款额度。
1. 不动产抵押类
备用房调查表(很多银行会要求提供备用居住地址,以防唯一住房的风险)
2. 信用报告(企业及个人)
个人信用报告:法人、实际控制人、股东及各自配偶的详版信用报告。
在短期内(如1个月内),个人征信的贷款审批查询记录不宜超过3次。
-
-
-
一份逻辑清晰、目标明确的《贷款资金使用计划说明书》。
注意事项(避坑指南):
申请贷款时,借款人提交的财务报表、银行流水、税务数据三者之间的核心数据(如销售收入)必须能对得上,或有合理解释。这是专业性的体现。
2、杜绝造假:任何伪造合同、流水的行为,一旦被银行查出,不仅贷款无望,企业和法人还会被列入黑名单,影响深远。
3、坦诚沟通:如果企业或法人存在一些历史信用瑕疵,应主动向客户经理说明情况,而不是试图隐瞒。坦诚的态度有时能换来解决方案。
中小企业贷款的材料准备,是一次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全面梳理和展示。